【養生保健作用】
馬齒莧味酸,性寒,入肝經、脾經、大腸經,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療瘡。《本草綱目》言其“散血腫,利腸滑胎,解毒通淋,治療產后虛汗”。入藥保健首載于《本草經集注》。
馬齒莧對痢疾桿菌、大腸埃希菌、傷寒桿菌、金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一般用于治療熱痢膿血、熱淋血淋、赤白帶下、臃腫惡瘡、丹毒臁瘡、小兒白禿、百日咳、腹瀉、肛門腫痛、蜈蚣咬傷、闌尾炎、鉤蟲病、淋巴結核潰爛、化膿性疾病、乳癰、疔腫蜂窩織炎、甲鉤炎、黃水瘡、濕疹、漆瘡、皮炎、角膜軟化癥、眼干燥、夜盲、十二指腸潰瘍等40多種疾病。分別內服、外敷,或配伍其他藥,均有奇效。如單用或與麻黃、杏仁配伍,可用于百日咳及頑固性咳嗽;與地榆、槐角配伍,可防治大腸熱著便血、痔瘡;馬齒莧對子宮收縮、赤白帶下、崩漏均有明顯療效。
【養生配方推薦】
(1)唐代孟詵《食療本草》中云:“用馬齒莧煮粥,可以治療諸氣不調,止痢及疳疾。”
(2)馬齒莧可以做蔬菜,可以煮粥。用鮮馬齒莧,洗凈,沸水浸燙,潷干水,以大蒜、醬油、食鹽、醋、麻油涼拌。法國人配合在色拉中食用,他們稱其為長壽菜。
(3)用干馬齒莧3000克,加7倍水煮沸3~4小時,壓汁殘渣。再用3倍水如前煮。取汁水混合,文火濃縮汁3000毫升。早晚各服1次,每次50毫升。用于治療肺結核。
(4)鮮馬齒莧250克。煎水洗。每天1次。用于治療小兒夏季皮炎。
【保健注意】
(1)歷代醫家、養生家及廣大民眾均利用其為良藥、佳蔬,鮮用、干用均優。鮮品常用量30~60克,干品常用量9~15克。
(2)脾胃虛寒、腸滑作泄者勿用。
(3)不能與鱉同煮。
中醫有舌診,常用作診斷病癥的依據,部分人觀察自己的舌頭..[詳細]
西安附兒中醫醫院“兒童發育行為疾病&生長發育疾病名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