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be44性欧美videos_吃奶摸下的激烈视频_世界一级毛片_小度怎么远程监控家里

中醫中藥百科網【官網】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您的位置:首頁 >  樹皮類中藥

肉桂

  • 中醫中藥百科網 m.zzchaoan.com.cn
  • 發布時間:2021-05-14 16:00:09
  • 來源:中醫中藥百科網

肉桂

肉桂

本品為常用中藥。《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

別名:玉桂、油桂、牡桂。

來源:本品為樟科植物常綠喬木肉桂的干燥干皮或枝干皮。多為人工栽培,亦有部分野生。

產地:主產于廣西的平南、桂平、岑溪、藤縣、欽州、東興;廣東的高要、德慶、羅定等地。

性狀鑒別:企邊桂(廣西地區):呈長凹槽形,左右兩側向內卷邊,卷邊呈圓筒形或版圓筒形。凹槽中心略凸、從外皮看則略下陷。長約30~45厘米,全寬約10~13厘米(不計算卷邊寬4.5~6厘米),厚約3~5毫米。外表皮灰棕色或棕褐色。兩端各有5毫米,削去栓皮的部分呈棕色。全體有不規則的橫長皮孔和多數微突起的小瘤點,偶有略突起的橫皺紋及灰綠色花斑(苔蘚類植物著生后的痕跡,俗稱彩皮)。內表面黃棕色或棕色、光潔。用指甲刻劃時可顯深棕色油紋。氣濃烈香甜,味甜辛。

以皮細有彩皮、油性足、味甜辣、嚼之少楂者為佳。其它品名規格參看附注。

主要成分:含揮發油,其中主要為桂皮醛,另含乙酸桂皮酯,少量苯甲醛。

功效與作用:1、溫中散寒,主要是擴張血管而使血液循環旺盛,并有一定的發汗作用。由于能促進血液循環,故有助于增強其它藥的效力,前人的經驗說肉桂能”疏通血脈“、”宣導百藥“,又說:”諸藥不能透達之處,有肉桂引之,莫不透達“,都是這個意思。

2、健胃:促進胃液分泌。

炮制:刮去栓皮,搗碎或磨粉。

性味:辛甘、大熱。

歸經:入肝、腎、脾經。

功能:溫脾胃、暖腰腎、通血脈,散散止痛。

主治:脾胃虛寒,腹脹胃痛,消化不良,腎虛腰痛,腹瀉腹痛,血寒經閉。

臨床應用:1、用于治療陽虛內寒、腎氣虛弱。凡患慢性病或體質衰弱而有大便溏泄、虛喘、腰痛腳軟、尺脈虛細者,可配附子入補益肝腎藥,方入附桂八味丸。

2、用于治療虛寒腹痛、食欲不振、上腹脹滿、或吐或寫瀉,取其有健胃作用,方如安中散。

3、用于婦科,治小腹冷痛,經期后期(月經稀少),有活血通經鎮痛作用,故前人的經驗說:”下腹冷痛,非用肉桂不止“。如小腹痛與月經關系不大,可配延胡索、當歸、川芎等;如為經前痛,可配赤芍、桃仁、當歸等,方如少腹逐瘀湯;如為經來后期,兼有小腹冷痛,可配干姜、祁艾、補骨脂等再加四物湯。孕婦則慎用肉桂。

4、用于血虛氣弱患者。在竣補血氣的方劑中常配用肉桂,可活躍血循環和改善消化吸收功能,使補藥能更好地發揮作用,故十全大補湯(黃芪、肉桂、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黨參、白術、茯苓、炙甘草)和保元湯(黃芪、黨參、甘草、肉桂)均用肉桂。

此外,因肉桂能活躍血循環,故入利水劑中能加強利尿作用;入癰瘍劑中可加強對陰疽(寒性膿瘍)的消散作用。

使用注意:1、肉桂與附五均能溫中散寒,但肉桂強心和興奮身體機能的作用不及附子,且有一定的發散(發汗)作用,故救治休克虛脫時用附子而不用肉桂。

2、肉桂的有效成分易揮發,故不入煎,一般宜服。但也有人主張用于改善循環和入補劑時宜焗服,用于溫中散寒而健胃時則研末沖服較好。

3、桂枝與肉桂比較:桂枝長于瘟經通絡,而肉桂長于溫腎祛寒。

用量:焗服0.9~3g。研末沖服0.6~1.5g。

處方舉例:1、安中散:肉桂2.4g(焗服)延胡索9g,小茴香9g,高良姜9g,煅牡蠣18g(先煎)、砂仁6g,茯苓15g,白芍(酒炒)15g,甘草6g,水煎服。

2、少腹逐瘀湯(《醫林改錯》):肉桂3g(焗服),小茴香(炒)7粒,干姜0.6g,延胡索3g,沒藥3g,當歸9g,川芎3g,赤芍9g,蒲黃6g,五靈脂6g,水煎服。

注:1、肉桂品名規格較多,即有國產又有進口。即有人工栽培也有野生。一棵生長在六年以上至幾十年的桂樹,剝下來的樹皮可以加工成幾種不同的商品。主要加工依據是桂樹的生長所限,皮層的薄厚粗細,含油的多少,決定加工成什么品種。如選干皮厚在3~5毫米皮細油足的加工企邊桂,皮厚在5毫米以上皮色較粗油足的加工成油桂,皮厚皮粗油少的加工成板桂,枝干皮較厚含油性較大的作油桂通,枝干皮較薄的加工為桂通或桂心。

2、進口肉桂,過去多由越南進口,品名很多,如清化桂,高山企邊桂,低山企邊桂,桂楠等,因越南地處亞熱帶,氣候溫熱潮濕適宜于肉桂生長。更兼越桂,多生長在高山區或低山區云霧較大的森林之中,且生長年限較長。因而品質較好。其加工型或略同國產,只是皮色較細,多彩皮(灰白色的附生苔衣幾滿表皮)。氣極甜香,味甜辛濃烈(擴散性較強),嚼之無渣,近十幾年來我國廣西,廣東兩地大量栽培,產是不斷增加,不但保障了國內市場需要,并大量運銷國外,故不再進口越桂。因而不再敘述性狀。


更多古今名醫

鄭欽安

鄭壽全,字欽安,生于清道光四年(1824),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詳細]

更多古今名醫

鄭欽安

鄭壽全,字欽安,生于清道光四年(1824),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詳細]

更多焦點熱文

白鮮皮

白鮮皮為常用中藥。《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別名:北鮮皮..[詳細]

健康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