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be44性欧美videos_吃奶摸下的激烈视频_世界一级毛片_小度怎么远程监控家里

中醫中藥百科網【官網】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您的位置:首頁 >  根莖類中藥

龍膽

  • 中醫中藥百科網 m.zzchaoan.com.cn
  • 發布時間:2021-05-20 09:46:02
  • 來源:中醫中藥百科網

【中文名】龍膽(《本經》)

龍膽

【類別】根類

【異名】陵游(《本經》),草龍膽(《本草圖經》),龍膽草(《履?巖本草》),苦龍膽草、地膽草(《滇南本草》),膽草(《藥品化義》),山龍膽(《浙江中藥手冊》),四葉膽(《廣西中獸醫藥植》),水龍膽(《江蘇植藥志》)。

【來源】為龍膽科植物龍膽或三花龍膽的根及根莖。

【植物形態】①龍膽,又名:粗糙龍膽。

多年生草本,高35~60厘米。根莖短,簇生多數細長的根,根長可達25厘米,淡棕黃色。莖直立,粗壯,通常不分枝,粗糙,節間常較葉為短。葉對生,無柄,基部葉2~3對,甚小,鱗片狀;中部及上部葉卵形、卵狀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長約3~8厘米,寬0.4~4厘米,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連合抱于節上,葉緣及葉脈粗糙,主脈3條基出。花無梗,數朵成束,簇生于莖頂及上部葉腋;苞片披針形;花萼綠色,鐘形,膜質,長約2.5厘米,先端5裂,裂片披針形至線形;花冠深藍色至藍色,鐘形,長約5厘米,先端5裂,裂片卵形,先端銳尖,裂片間有5褶狀三角形副冠片,全緣或偶有2齒;雄蕊5,著生于花冠管中部的下方;子房長圓形,1室,花柱短,柱頭2裂。蒴果長圓形,有短柄,成熱時2瓣裂。種子細小,線形而扁,褐色,四周有翅。花期9~10月。果期10月。

生于山坡草叢、灌木叢中及林緣。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貴州、四川、廣東、廣西等地。

②三花龍膽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莖短,簇生數條細長的根。莖直立,不分枝,光滑無毛。葉片線狀披針形,長5~1厘米,寬0.5~1.2厘米,先端漸尖,邊緣稍反卷,光滑無毛,主脈1條,明顯。花無梗,1~3朵,罕5朵,成束著生于莖頂及上部葉腋;苞片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花萼長2~2.5厘米,先端5裂,裂片長短不等,長5~15毫米;花冠深藍色,鐘形,長約3.5~4.5厘米,先端5裂,裂片卵形,先端鈍或近鈍狀;副冠5片,甚短小。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于灌木叢中、林間空地或草甸子中。分布黑龍扛,吉林、遼寧等地。

【采集】春、秋均可采收,以秋季采收質量為佳。采挖后,除去莖葉,洗凈,曬干。

【藥材】干燥根莖為不規則塊狀,長約0.5~3厘米,直徑約0.5~1厘米;表面暗灰棕色或深棕色,皺縮,有橫紋,上端具莖痕或殘留莖基,質堅韌;難折斷;斷面略平坦,黃棕色。根叢生于根莖上,長約8~20厘米,上部直徑約0.2~0.4厘米,下部較細;表面黃色或黃棕色,有縱皺紋及支根裹,質脆,易折斷;斷面略平坦,黃棕色,木部甚小,類白色。氣微弱,味極苦。以根條粗長、黃色或黃棕色、無碎斷者為佳;根條細短及根條少、色紅黃者質次。

主產于黑龍江、遼寧、吉林、扛蘇、浙江等地。以東北產量最大,習稱為"關龍膽。"

此外,在東北地區及山東尚用東北龍膽作龍膽入藥。東北龍膽葉線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9~10厘米,寬1.2~2厘米。萼裂片不等長,花冠裂片呈三角形銳尖。

在云南尚有滇龍膽及其變種點花滇龍膽的根及根莖亦同等入藥。滇龍膽莖單1或2~3分枝。葉倒卵狀長圓形,長3~6厘米,寬1~2厘米,先端圓或鈍,主脈3條基出。花冠紫紅色,長約2厘米。其藥材:根莖很短,根長6~15厘米,上部直徑1~2毫米;外表淡黃色至黃棕色,表皮易脫落;質堅脆,略呈角質樣,木質部黃色。

在西藏地區使用的龍膽草,為龍膽科扁蓄屬植物濕生扁蓄的全草。

【化學成份】含龍膽苦甙(gentiopicrin)、獐牙菜苦甙(swertiamarin)、龍月二糖(gentiobiose)、龍膽燦酮(gentisin)和龍膽酸等。

【炮制】揀去雜質,除去殘莖,洗凈,潤透后切段,曬干。

①《雷公炮炙論》:"凡使龍膽,采得后陰干,欲使時用銅刀切去髭上頭了,銼,于甘草湯中浸一宿,至明漉出暴干用。"

②《本草圖經》:"取根細銼,用生姜自然汁浸一宿,去共性,焙干搗。"

③《本經逢原》:"去蘆,或酒炒。"

【性味】苦,寒。

①《本經》:"味苦澀。"

②《別錄》:"大寒,無毒。"

③《醫學啟源》:"氣寒,味大苦。《主治秘訣》云:性寒,味苦辛。"

④《醫學衷中參西錄》:"味苦微酸,性寒。"

【歸經】入肝、膽經。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肝、膽、腎、膀胱四經。"

②《本草經疏》:"足厥陰、少陰、陽明三經。"

【功用主治】瀉肝膽實火,除下焦濕熱。治肝經熱盛,驚癇狂躁,乙型腦炎,頭痛,目赤,咽痛,黃疸,熱痢,癰腫瘡瘍,陰囊腫痛,陰部濕癢。用于濕熱黃疽、陰腫陰癢、帶下、濕疹瘙癢、耳聾、脅痛、口苦、驚風抽搐。

①《本經》;"主骨間寒熱,驚瘸邪氣,續絕傷,定五臟,殺蠱毒。"

②《別錄》:"除胃中伏熱,時氣溫熱,熱泄下利,去腸中小蟲,益肝膽氣,止驚惕。"

③《藥性論》:"主小兒驚癇入心,壯熱骨熱,癰腫;治時疾熱黃,口瘡。"

④《日華子本草》:"治客忤,疳氣,熱病狂語,瘡疥,明目,止煩。"

⑤《本草圖徑》:"古方治疸多用之。"

⑥《履?巖本草》:"治酒毒便血,腸風下血。"

⑦《醫學啟源》:"治黃目赤腫,睛脹,瘀肉高起,痛不可忍。《主治秘訣》云:治下部風濕及濕熱,臍下至足腫痛,寒濕腳氣。"

⑧《滇南本草》:"治咽喉疼痛,洗瘡疥毒腫。"

⑨《醫學入門》:"治卒心痛,蟲攻心痛,四肢疼痛。"

⑩《綱目》:"療咽喉痛,風熱盜汗。"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搗敷。

【宜忌】脾胃虛弱作泄及無濕熱實火者忌服。

①《雷公炮炙論》:"勿空腹餌之,令人溺不禁。"

②《本草經集注》:"貫眾為之使。惡地黃、防葵。"

③《日華子本草》:"小豆為使。"

【貯藏】置干燥處。

【選方】①治傷寒發狂:草龍膽為末,入雞子清、白蜜化涼水服二錢。(《傷寒蘊要》)

②治肝膽經實火濕熱,脅痛耳聾,膽溢口苦,筋痿,陰汗,陰腫,陰痛,白濁溲血:龍膽草(酒炒)、黃芩(炒),梔子(酒炒)、澤瀉、木通、車前子、當歸(酒洗)、生地黃(酒炒)、柴胡、甘草(生用),水煎服。(《局方》龍膽瀉肝湯)

③治雀盲夜不見物:龍膽草一兩,黃連一兩。二味為細末,食后用熱羊肝蘸藥末服。(《履?巖本草》)

④治暑行目澀:生龍膽(搗汁)一合,黃連(浸汁)一匙,和點之。(《世醫得效方》)

⑤治眼中漏膿:龍膽草,當歸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溫水下。(《飛鴻集》)

⑥治谷疸,食畢頭旋,心佛郁不安而發黃,由失饑大食,胃氣沖熏所致:苦參三兩,龍膽一合,牛膽丸如捂子,以生麥汁服五丸,日三服。(《補缺肘后方》)

⑦治咽喉腫痛:龍膽草一把,搗汁,汩嗽服之。(《本草匯言》)

⑧冶卒下血不止:草龍膽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為五服,如不差更服。(《姚僧坦集驗方》)

⑨治傷寒汗后,盜汗不止,或婦人小兒一切盜汗,并宜服之:龍膽不以多少,焙干,為細末,每服一大錢,豬膽汁三兩,點入溫酒少許,調服,空心臨臥。(《楊氏家藏方》龍膽湯)

⑩治腎囊風瘙癢或破,流水,又名繡球風:苦龍膽草、經霜桃葉、蜂房、藜蘆、千張紙。共搗細末,芝麻油調搽。(《滇南本草》)

【臨床應用】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

對輕癥能口服者給予20%龍膽草糖漿,日服3次,每次10~15毫升;昏迷或嘔吐不能進食者,給2:1龍膽草注射液每天3~4次,每次2~4毫升肌注,至熱退3天后停藥。中、重型者均同時輔以西藥常規治療。共觀察23例,其中重型11例,中、輕型各6例,結果均痊愈。3天內體溫恢復正常者18例,15例有抽搐癥狀者,24小時內控制11例(另4例在2天內控制),神志轉清醒者10例。只有1例重型有后遺癥。


更多古今名醫

鄭欽安

鄭壽全,字欽安,生于清道光四年(1824),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詳細]

更多古今名醫

鄭欽安

鄭壽全,字欽安,生于清道光四年(1824),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詳細]

更多焦點熱文

八角蓮

八角蓮(《福建民間草藥》)【別名】八角連(《綱目拾遺》),金..[詳細]

健康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