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痙攣的發病原因傳統醫學認為是由于素體陰虧或體弱氣虛引起陰虛、血少、筋脈失養或風寒上擾于面部而致,病位在面部陽經與肝、脾、腎、膽、胃等臟腑相關;病性或虛或實。
面肌痙攣電針療法一
取穴:主穴:翳風、牽正、下關。配穴:合谷(健側)、風池、三陰交、太沖(上述穴均取雙穴)。眼臉抽搐加太陽、四白、陽白、魚腰;面頰抽搐加顆骼、迎香;口角抽搐加地倉、頰車;均取患側。
操作規程:上述穴交替使用,進針得氣后,接電針治療儀,用連續波,小電流強度,高頻率70-90次/秒,通電30-60分鐘,每日1-2次,6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2-3天。
面肌痙攣電針療法二
取穴:主穴:患側下關、翳風、瞳子髎。健側下關、顴髎、四白。配穴:風痰阻絡加風池、豐隆;脾虛風動型加足三里、三陰交;肝風內動加太沖、蠡溝。
操作規程:先針患側,針下得氣后,先淺后深,重插輕提,提插幅度小,頻率慢,時間短,留針40分鐘。繼則針健側,得氣后,先深后淺,輕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頻率快,操作時間長,接電麻儀,用連續波,電波以能耐受為度,每次通電40分鐘,針刺隔日1次,20天為1個療程。
電針對本病有一定療效,但本病病因較復雜,尤其是病程較長者,較為難治。治療時還應做好本病的鑒別診斷,如局限性運動性癲痀以口角抽動多見,伴有腦神經受損者,為繼發性面肌痙攣,應進一步檢查。電針治療面肌痙攣取穴大多采用局部與遠處取穴相結合的方法。局部刺激量大小有許多爭議,一般主張刺激量宜小,過強刺激反會使已經興奮的肌肉更加趨于痙攣狀態。由于本病療效及病程與精神因素有關,故早期治療和克服精神緊張、波動是有益的。
西安附兒中醫醫院“兒童發育行為疾病&生長發育疾病名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