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名】導水茯苓湯,出自明·《奇效良方》。本方又名“茯苓導水方”。
【組成】赤茯苓三兩(90克)、麥門冬三兩(90克)、澤瀉三兩(90克)、白術三兩(90克)、桑白皮一兩(30克)、大腹皮七錢五分(20克)、紫蘇一兩(30克)、檳榔一兩(30克)、陳皮七錢五分(20克)、木瓜一兩(30克)、木香七錢五分(20克)、砂仁七錢五分(20克)
【用法】上藥研粗末。每用15克,加燈心25根,水煎服。也可用飲片作煎劑,各藥用量據常規劑量酌減。
【功效】健脾滲濕,利水消腫。
【主治】主治水腫,喘滿倚息,不能平臥,飲食不下,小便澀痛,舌淡苔白,脈濡細。
【臨床醫案】臨床主要用于治療肝硬化腹水、肺心病心力衰竭、特發性水腫等病癥。
1.肝硬化腹水:觀察茯苓導水湯治療肝硬化腹水的療效,對照組30例予低鹽飲食、常規西藥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茯苓導水飲中藥治療,15日為1個療程,連續2個療程。以自覺癥狀基本消失,腹部超聲波等檢查無腹水,腫大的脾臟明顯縮小,肝功能基本正常為顯效標準。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3.33%,對照組60%,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06年第3期)
2.肺心病心力衰竭:應用加減茯苓導水湯治療肺心病心力衰竭40例,并設單純西藥治療對照組40例,療程15日。以心功能糾正至Ⅰ級,癥狀、體征基本消失,各項檢查基本恢復正常為臨床痊愈標準。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5%,對照組總有效率75%,治療組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在糾正心衰的癥狀及體征、控制感染、糾正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方面也以治療組為優。(《山西中醫》2002年第5期)
3.特發性水腫:應用導水茯苓飲治療特發性水腫52例,水煎服,每日1劑,1周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周。以浮腫消退、癥狀消失,隨訪1年無復發者為治愈標準。結果:總有效率92.3%。(《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8年第7期)
【方解】主要用于治療脾虛氣滯、水濕停留之證。方用赤茯苓、澤瀉利水消腫;白術健脾化濕;大腹皮、木香、檳榔等行氣,健脾則水運,氣行則水行。臨床應用以浮腫、小便短少、胸腹脹滿、飲食不下、不能平臥為辨證要點。
【現代研究】臨床報道也見于治療急性腎炎、急性尿路感染、胸水、腹水、子滿癥、子腫癥、羊水過多、妊娠浮腫等證屬脾虛氣滯、水濕停留的病癥。
【方歌】術茯豬苓澤瀉健,香砂陳皮蘇葉添,木瓜大腹桑皮水,利水除濕行氣痊。
西安附兒中醫醫院“兒童發育行為疾病&生長發育疾病名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