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蒂為少常用中藥。始載《名醫別錄》,原名柿,列為中品。
別名:柿子把。
來源:為柿樹科植物落葉喬木柿果實上的干燥宿存花萼。多為栽培。
產地:主產于河南、山東、河北,其他省亦有產。
性狀鑒別:宿萼呈蓋狀,扁圓形,直徑1.5~2.5厘米。黃棕至紅棕色。中央有一果柄或脫落而留下圓孔,萼的中央部較厚,邊緣4裂,裂片常向上反卷,易碎裂。腹面有細密的黃棕色短絨毛,中央有果實脫落的凸起疤痕。質堅韌。氣微,味微澀。以個大者為佳。
主要成分:含三萜成分、為烏索酸、齊墩果酸、白樺脂酸。
功效與作用:止嘔、止呃。
炮制:去掉邊把。
性味:苦,溫。
歸經:入肺、胃經。
功能:溫中下氣。
主治:呃逆,噫氣等癥。
臨床應用:主要用于治療胃寒氣滯所致的呃逆,配丁香更能加強祛寒止呃作用,方如丁香柿蒂湯。又可用柿蒂、竹茹、木香、代赭石各3g,共為細末分三次量用開水沖服治呃逆。
用量:3~9g。
處方舉例:丁香柿蒂湯:
組成:丁香6g、柿蒂9g、人參3g、生姜6g。
主治:治久病呃逆,因于寒者。
西安附兒中醫醫院“兒童發育行為疾病&生長發育疾病名醫..[詳細]